又到了申報所得稅的季節,對於高所得且收入來源多元的納稅人來說,仔細稅務規劃非常重要。在利用各項列舉扣除額和特別扣除額的時候,務必要多留意細節,並且比較其他申報方式的影響,才不會表面上省了稅金,實際上造成更大財務損失。
申報扶養前,留意被扶養人的所得金額
申報扶養時,必須考量被扶養人的收入狀況,所以如果被扶養人的所得太高,反而可能要多繳稅喔!
常見的例子是,已經退休的父母申報為被扶養人,雖然已經沒有薪資收入,但是領了相當多的股利。如果父母單獨申報,稅率可能落在5%或是12%,若是被高所得的子女申報扶養,該部分的所得反而要適用20%或是更高的稅率,實際上稅負的金額是增加的!
另外,政府的一些敬老補助,也會設立排富條款,一旦父母被高所得子女扶養,有可能會喪失補助資格,必須一併衡量,才能做出正確的稅務決策。(延伸閱讀:2023報稅季又到了!財務顧問提醒常見的3個所得稅迷思)
海外股利收入免稅?留意國外的預扣稅率
對於有投資的股民來說,如果股利收入來源是國內,雖然會有8.5%的可扣抵稅額,但是如果自己的邊際稅率超過8.5%,反而是要多繳稅。
舉例來說,假設去年股利收入20萬元,報稅時可以享有20萬乘以8.5%、也就是1.7萬的可扣抵稅額。然而,若是所得稅率高達30%,這20萬的股利收入實際是要繳交6萬元的所得稅,扣掉1.7萬的可扣抵稅額,實際上還要多繳4.3萬的稅。
因此,就有人將腦筋動到海外所得上,因為海外所得是納入基本所得計算,而基本所得額每年有670萬的免稅額。以前面的20萬股利收入來說,若皆來自海外配息,那麼基本上是不用繳稅的。然而真的是這樣嗎?
以投資美國股票ETF為例,我們實際入帳的股利,已經先被美國國稅局預扣30%的稅,所以雖然申報國內所得時不用繳稅,但實際負擔的稅率是30%,並不是0%。
這邊要特別提醒的是,投資的稅務成本固然要考量,但是更重要的是投資標的的分散性、費用率等等,以及是否符合我們的財務目標,如果僅僅因為稅務成本而決定投資標的,反而可能因小失大!(延伸閱讀:保險節稅方法可行嗎?不是所有保單都適用)
勞退自提可節稅?取決於距離退休的時間
高所得人士可以利用勞退自提金額不計入當年度所得的特性來節稅,但是考量勞退基金報酬率與自行投資的差距後,對於年紀較輕的高所得者來說,自提所節省的稅,反而會輸給自行投資所增加的報酬喔。
舉例來說,假設自行投資的報酬率6%,勞退基金報酬率3%,在邊際稅率20%的情況下,對於年紀大於52歲的高所得者,節省的稅賦才會高於自行投資的差額,此時可以開始考慮勞退自提。反之,若是小於52歲,雖然無法靠勞退自提節稅,但是自行投資會較為有利。(延伸閱讀:勞退自提6%划算嗎?還是自己定期定額投資比較好?從勞退基金績效與持股談起)
節稅不是理財規劃的主要目的
節稅雖然重要,但不應該是理財規劃的唯一目標。理財是一個考慮多面向的過程,單一聚焦於稅務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財務損失。最佳策略是綜合考量自己的財務目標、現況後,再來評估投資、保險、稅務等各種效益,才能持續有好的財務決策品質。
您是否擔心節稅計畫帶來其他未知的財務風險?定方的財務顧問擁有國內外專業金融證照認證,為多位醫師、工程師等高收入者量身定制全方位財務規劃。歡迎與我們預約30分鐘了解財務顧問諮詢流程,與專家一起探討您的財務需求,制定最適合您的財務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