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產力影響經濟,也影響投資
生產力的進步是推動文明發展的核心動力,從狩獵採集文明到農業文明,再到今天的科技文明,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經濟結構以及生活樣態,這也影響到經濟及投資的變化。
- 1.0狩獵採集文明
- 2.0農業文明
- 3.0科技文明
但在文明跨越前,都會遇到「馬爾薩斯陷阱」,意思是因為不同的文明樣態,生產力是不一樣的,用牛來耕耘跟用自動化機械耕耘帶來的產出及人力運用方式,會有天翻地覆的生產力區別。而不同時代的生產力上限,除非被打破,不然會先進入內捲的內部競爭狀態,資源並不一定都能產生出真正的產出,而是在內部競爭消耗掉了。就像創業一樣,創業可以使用貸款,但不一定新創真的成功帶來影響世界的變化,甚至可能失敗。
生產效率最前緣的展現就是股票,它是生產力的火車頭,代表的是公司、科技、技術、服務等最直接的變化。只是我們不知道哪個產業?哪個公司?最後帶來長久的經濟變化,突破生產力的上限。但我們還是知道,這種發展長期來講,是帶動生產力的,也會發現投資長期的複利效應。像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Jeremy Siegel研究資產類別的長期趨勢,可以看到不同資產類別去掉通貨膨脹影響的長期報酬率。
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長期投資帶來的影響,如下列每月定期定額10,000元,在複利報酬率7%下,不同時間累積金額的變化。這可以有效判斷未來的目標是否有辦法達成,並且調整現有的財務狀況來設計策略:
但我們知道不同的資產類別的成長幅度,理解股票大盤是成長率最高,但波動性也最高的資產類別,卻也因為每個人的一生時間有限,在幼年、青年、老年遇到的成長變化不同,投資就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結果。
自由放任的經濟學說主張「長期來說」通貨的膨脹與緊縮的衝擊終將消退(簡化翻譯:投資短期有波動,長期會有好結果),凱因斯知名的嘲諷是「長期來說,我們都死了」(簡化翻譯:你不見得是撐得過波動),呼應每個人一生的投資期間。
以下是1802年到2012年期間美國股市不同時段的報酬率,股票長期的複利報酬率約落在6%-10%之間,但也可以看出某些時候的波動影響劇烈。
在生產力基礎下學價值投資
波動的問題,除了運用搭配不同資產的「資產配置」的方式,來調整報酬率及波動性之外。若是自主學習投資,則可以運用「價值投資」的方法,並謹守價值投資四大理念:
股票代表公司所有權
買股票就是購買一部分公司的所有權,投資者應該關注公司的經營狀況和未來成長潛力,而不是只在意短期的股價波動,我們需要把自己當作公司老闆的態度,去看待持有的股票。
理解市場先生
「市場先生」是一個比喻,表示每天股價都會有個報價,但它不一定合理反映真實價值,而這個報價其實就是來自於市場的媒合,所以稱為「市場先生」。市場有時會極度樂觀或悲觀的不理性,導致股價過度上漲或下跌,投資者應該冷靜看待市場波動,畢竟當下的定價來自於市場,也是來自於「人」,所以價格其實是人給的,但我們付出的是價格,得到的卻是價值,所以我們要避免被市場情緒所左右,同時運用市場錯誤定價來進行理性投資。
牢記安全邊際
「安全邊際」是指在投資時給自己留出的一個緩衝區,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因為結果是可控面+不可控面(運氣)的產生而成。狹義來說,對於越不了解的公司或產業,我們要以低於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價格購買股票(例如我覺得100塊可以買進,但是為了保險,決定打8折要80塊才願意買進),確保即使出現意外情況,投資也能夠保值甚至獲利。
建立能力圈
能力圈是指投資者,對某些領域具備的知識及了解程度,在這些領域進行投資,可以降低風險並提高成功的機會。我們應該要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圈範圍,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,不斷學習、擴展及深化。
堂堂正正走投資正道,那裡人少
人性中的生存本能、想像力和信念始終不變,這些特質推動了文明的形成,並促進了生產力的提升,使人類得以邁向更理想的生活。在投資中,短期投資往往受到貪婪與恐懼的影響,而長期投資則能帶來穩定而豐厚的回報,長期投資是一種正和遊戲,像企業家一樣穩健前行,而短期投資則更像是一場博弈。
貝佐斯曾問過巴菲特:「為什麼你的方法這麼簡單,卻沒人想這樣做」。
巴菲特回答說:「因為沒有人想慢慢變得富有」。
我們可以堂堂正正走長期投資這條正道,雖然這條路上行人不多,但卻是通往財富的捷徑。
說書會報名連結:遠方說書會訂閱制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