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的家庭裡,子女通常會固定撥出一筆錢給父母,這筆錢通常稱為「孝親費」。無論父母有沒有要求子女,和父母有沒有需要靠這筆錢生活,孝親費往往是子女都會考慮的一筆預算。
孝親費隱含的 2 種意義
1. 表達孝順和尊重
在華人傳統文化中,孝親費是子女對父母的心意表示,表示尊重父母的養育之恩,希望父母年老時,能夠感受到子女的支持與心意。
2. 承擔家庭責任
孝親費能給予父母實質上的經濟支持,這種支持包括能支付日常生活費用、醫療開支,甚至在特殊事件或父母需要時,能給予幫助,也表示了子女願意承擔照顧父母的責任。
規劃合理比例的孝親費,別讓一片孝心成重擔
孝親費給予的方式及金額,每個家庭可能都不太一樣。有些家庭可能會按照固定的傳統標準支付孝親費(父母要求或者市面上行情),而有些家庭會根據實際經濟狀況調整(收入或者有沒有房貸或小孩的經濟壓力)。
然而,如果支出的孝親費已經超越自己的能力,那反而讓一片孝心變成沉重的負擔,建議考慮以下 7 個條件,來思考孝親費的數目:
1. 制定明確的預算
先列出各項收支及各自的目標,才能確定每一項收入支出對財務的影響。包括日常開支、子女的教育費用、換房換車預算、合理的孝親費用…等。考慮過各項支出預算後,就不會因為突發情況,而使孝親費成為沉重負擔。
2. 與家庭成員溝通
建議與父母坦承,共同討論家庭的經濟狀況和財務目標,具體了解父母的期待,再一起制訂合理的孝親費用標準。如果家庭狀況發生變化,也能有個基準及時溝通,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預算和財務計畫。
3. 做好緊急預備金儲備
緊急預備金儲備,可以讓我們在遇到特殊狀況時,如無薪假、失業、特殊意外無法工作等情況,都還能讓原本的支出計畫有個緩衝。(延伸閱讀:2024 緊急預備金該存多少?做好這件事避免財務脆弱!)
4. 定期檢視財務計畫
定期檢視財務計畫,確保計畫與實際經濟情況相符。如果財務狀況產生變化,可以及時調整目標和各種支出預算,確保孝親費和其他財務支出,不會超過家庭的負擔能力。
5. 考慮保險轉嫁對父母的孝養責任
如果擔心因為一些特殊狀況,如意外身故或失去工作能力,連帶影響父母的生活,也可以考慮以保險轉嫁部分的責任,萬一發生失能或身故的狀況,仍有一筆先考慮過的金額,不用擔心父母生活無以為繼。(延伸閱讀:長照險、失能險,傻傻分不清楚?退休理財布局,該買哪一種才好?)
6. 提升收入能力
增加自身的能力,如進修、轉職、提升職業技能,一直都是最好的投資,甚至可能提升自身和家庭的收入能力。收入的提升、有意識的儲蓄,在達成各種目標、負擔各項支出時,比較游刃有餘。
7. 執行長期投資
做好全盤的財務規劃後,才能知道那些資金可以做什麼運用與投資,這能為未來資產累積產生很大的效應,也讓長時間的孝親費準備不造成家庭過大的壓力。(延伸閱讀:你以為投資是追逐嗎?不,其實投資是等待)
以上7點考量,都是不讓孝親費成為家庭沉重負擔的關鍵。
確定人生的財務規劃,別讓孝心成為壓垮財務狀況的稻草
無論是確定預算、準備多少預備金、財務的規劃與檢視、什麼是適合的保險、如何長期投資,我們都應該及早意識與做點準備。
我們需要為自己的孝心,細心地規劃,建立起「財務界線」。劃線不是表示不孝,反而是讓孝心能夠長遠走下去的關鍵。(延伸閱讀:邁出財富自由第一步!專業財務顧問推薦給新手的 3 本理財書單)
各種財務上的變化與調整,有許多複雜的地方,若遇到許多不容易評估的細節,也歡迎跟定方財務顧問預約一次30分鐘了解財務顧問諮詢流程,透過全面審視來了解如何劃出財務界線,制訂出父母與自己都滿意的幸福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