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進入少子化的時代,然而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並沒有變少。除了學費、補習費、才藝費之外,將來大學、出國深造等費用,更是壓得父母喘不過氣,如何現在開始透過財務規劃子女教育基金,減輕負擔呢?以下三點建議,先給偉大的爸媽們參考喔!(延伸閱讀:2023新生兒保單如何規劃?新手爸媽必知3大重點)
存股、基金、儲蓄險怎麼選?先確定教育金目標金額及時間框架
在選擇儲蓄工具之前,先確立一個清晰的教育基金目標金額和時間框架是關鍵。準備國內高等教育或者出國深造的費用,可能相差 3~5 倍之多。只準備到大學畢業或是博士畢業,最後的金額也可能天差地遠。當然,如果孩子現在還小,可能還要納入學費通膨的考量。
目標金額完全取決於父母的價值觀,沒有對錯,也無關乎收入或資產的高低。舉例來說,若父母認為孩子滿18歲就該為自己負責,包括財務上也是,那麼教育金的目標金額就是零。夫妻間可透過交換彼此的價值觀,共同訂定孩子教育金的目標。(延伸閱讀:如何安心迎接二寶?做好財務規劃,讓孩子成為甜蜜的財務負荷,而非無底的財務黑洞)
存股或基金:做好分散與配置為原則
不論是存股、基金或是時下最夯的ETF,都要符合充分分散與股債配置的原則。
- 充分分散:存單一個股,除非對該個股有極高的自信與研究,但這是高手如巴菲特才能做到的事,並不適合多數人。盡量還是選擇分散全球市場的基金或ETF為佳。
- 股債配置:若準備時間還有10年以上,此時股票佔比可達80%以上,提高累積資產的效率。若時間剩下3~10年,就要逐步降低股票比例,讓資產累積偏向穩健。
不過再次提醒,購買投資工具前,務必看清楚公開說明書,了解基金或ETF的投資邏輯、費用結構等資訊,才不會當了投資的冤大頭。(延伸閱讀:高股息ETF好嗎?季配息、月配息缺點有哪些?投資高股息ETF前的四大必看重點)
存教育基金該買儲蓄險嗎?通常不是適合的工具
前文提到,3 年以上可以透過投資與股債配置來準備,那麼 3 年以內呢?此時建議直接使用定存即可,如果是準備美國大學學費,也可以轉換為美金定存。
有不少家長會問,那麼儲蓄險是否適合作為教育基金的金融工具呢?我的建議是「不適合」。
為何儲蓄險不適合呢?目前多數的儲蓄險,通常要滿 6 年才會有相當於總繳保費的解約金,所以 6 年內的效益甚至不如定存。而 6 年以上又不如投資來的有效率,實在不適合做為長期累積資產的工具。
如果真的要說,可能僅適合於不想做功課、錢多到資產不需要有效累積的人吧。
最後,高等教育金的目標金額如果較高(例如300萬以上),考量到可能的贈與稅,或是想要專款專用,也可以花些時間為孩子開戶,直接以孩子的名義購買金融商品。
如果你也正想為孩子的教育做打算,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;或是擔心教育金的準備,會不會反而拖累自己的退休目標,成為財務黑洞?建議務必約個時間,與另一半好好討論與規劃,也歡迎預約 30分鐘了解財務顧問諮詢流程,跟定方財務顧問聊聊,相信也能對你有所幫助!